在山界回族乡老屋村,县人大代表马文乐以“产业兴村”为使命,牵头成立伊路顺加工厂,深耕百合特色产业,将一朵洁白的百合打造成富民强村的“金色名片”。通过“企业+农户+基地”的发展模式,他不仅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致富新路径,更让老屋村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。
2016年,马文乐依托老屋村适宜的自然条件,成立伊路顺企业,正式开启百合全产业链发展之路。为扩大种植规模,他一方面在山界回族乡内流转土地,建设种植基地;另一方面鼓励村民走出本乡,在周边区县租赁土地种植百合。如今,老屋村百合种植面积已突破500亩,其中本乡种植面积达2000亩,外地种植面积达2000亩,形成跨区域联动的种植格局。
在种植技术推广上,伊路顺企业联合农业部门开展定期培训,向村民传授选种育苗、田间管理、病虫害防治等技术,确保百合产量与品质双提升。每年收获季,伊路顺加工厂满负荷运转,年加工鲜百合达3000吨,通过清洗、烘干、切片、磨粉等工艺,开发出百合干、百合粉等加工产品,产品远销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城市,年产值突破6000万元。
产业的蓬勃发展,为周边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。伊路顺企业围绕百合种植、田间管理、加工生产等环节,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,其中脱贫户、留守妇女和老人占比超60%。在加工厂里,村民熟练操作机器进行分拣包装;在种植基地,务工人员忙碌地进行除草施肥。据统计,每个就业岗位年均为村民增收超1万元,部分技术熟练的村民年收入更是突破3万元。
“以前只能靠种地维持生计,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赚钱,日子越过越有盼头!”老屋村村民马大姐感慨道。通过参与百合产业,许多村民不仅改善了生活条件,还掌握了种植和加工技术,成为乡村振兴的“行家里手”。
作为人大代表,马文乐始终践行“人民选我当代表,我当代表为人民”的承诺。他积极争取政策支持,推动基础设施建设,完善冷链仓储和物流体系,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。未来,他计划拓展电商销售渠道,打造“老屋百合”区域公共品牌,探索“百合+旅游”融合发展模式,让百合产业成为带动村民持续增收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劲引擎。
从一片百合田到一个富民产业,从一个加工厂到一方经济支柱,马文乐用实干与担当,在老屋村的土地上书写着产业兴、农民富、乡村美的时代答卷,让百合花香飘得更远,让致富之路越走越宽。
稿件单位:隆回县人大办(一审:刘哲 二审:王易 三审:刘珂)